將學習心得融入漫畫望學生愉快吸收 老師齊出書:希望小朋友讀得開心
發布時間: 2020/06/29 15:41
最後更新: 2021/02/05 13:30
很多老師都熱愛創作,現任教小學英文和視藝的灰若(露思兔子老師)和前小學老師雅燕媽媽,雖屬不同年代的老師,但同樣喜歡為孩子出版作品,她們在復課期間均推出新作,兩人的作品同樣有很多小學生角色跟老師的互動,均不約而同針對學科需要創作內容,希望孩子讀得開心,她們認為,今天小學生的學習充滿挑戰,但學習應是有方法,既然小朋友愛看漫畫,便以他們有興趣的東西去吸引小朋友,學以致用。
英文老師灰若︰由淺入深學文法
80後繪本作家灰若任職地區名校,過去推出一系列露思兔子教學血淚史漫畫,由老師角度看起跑綫怎樣累倒小孩和老師,其新作《Rosie Easy English——露思兔子漫畫學GRAMMAR》(基礎篇及進階1)剛好在復課前面世。
灰若在學校任教英文和視藝,並負責資優教育,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職責便是發掘校內人才,如見到英文及視藝有資優特質的學生,便推薦他們參加適合的繪本比賽。
我額外為他們排版出書……想當年我的漫畫老師把我的作品輯印成書,讓我很有成就感,我也想讓學生感受那份滿足感。雖然是額外工作,也很有滿足感。
近年更帶領學生創作手工形式的故事書。她回想今年一位小六女生寫了二千多字的小說,一點也不簡單。
作為老師,灰若謂漫畫書也是來自其教學上的觀察。她謂很多學生也很抗拒英文,但另一方面,很多小朋友也很喜歡漫畫,特別是搞笑的四格漫畫,所以啟發她創作一本學生自動想拿起來看的英文漫畫。
其實學好文法只是第一步,有好的語文基礎便可運用英文創作故事。我在學校開辦英文漫畫繪本班,教學生由4格漫畫開始畫起,繼而創作短篇故事,在學期尾便把他們所創作的故事合結成書,每位學生拿一本回家。小朋友寫故事,有助他們對文字生情。
如同出了2本教科書
談到創作Grammar書歷程,她謂是針對香港學生的學習需要去設計,希望有系統、由淺入深及能配合本地教育課程,因此做過大量比較和核實。
每一篇漫畫都是由學生需要學習的文法要點開始構思,落筆前花了很多時間研究,包括查考本地學校主要使用的教科書,記下每一個文法是在哪一年級學。
她舉例,小學六年的英文科是採取螺旋式課程,例如in這個前置詞在低小已經教過,到高小會和with一起再教,但因為用法不同,學生往往把去年所學忘得七七八八,在基礎未穩的情況下,再學新的文法便容易混淆,她希望在鋪排每個文法的次序時,能讓孩子能溫故知新。
另外,普遍學校一般都是小三才教past tense,但有些名校教會在二年級教,而有些課題在不同年級也會教,故在選材上也要有一番考量,及希望能兼顧大多數學校的同學程度。
她笑謂暫時家長反應正面,很多家長也表示小朋友看得很開心,有時就算不懂某些英文生字,看圖畫的上文下理便可猜到。
全職媽咪雅燕︰幽默提升抗逆力
雅燕是全職母親,她解釋因十多年為細女度身訂造學習經歷,累積了很多點子,幫助她串字和默寫生字,數年前嘗試把心得創作「卡卡小學」系列,寓意小學生要「咭咭笑」。
她謂現代的小孩面對升學的壓力、人際之間的比較、父母的期望……有時還要應付許多學業以外多元智能等興趣的培養,莫說玩樂時間不夠,很多時連休息時間也不足。
有些家長會和我分享,學習是沉悶和痛苦的。我想︰慘了,如果父母都這樣想,小朋友更會想,我天天都要去上學,日日都有功課,每季都有測考,大人不是推我到痛苦的深淵是甚麼?
因此我常常和小朋友說︰開心又要面對,唔開心又要面對,何不開心一點去上學、去學習呢?
復課已有三單學童自殺,她感到很傷心。因此想寫一些開開心心的故事,讓小朋友笑吓。
做媽咪這十多年,我很多時會記下親子間的笑話,其實好笑的故事可以讓人增加幽默感,也可以提升正向情緒和抗逆力,實在很有存在意義。
最初她出版卡卡小學系列的初衷,就是讓身心疲憊不堪的小孩,透過閱讀有輕鬆的一刻。她謂部分小朋友也許覺得自己問題好大,大到沒有人明白,也解決不來,也可能他們感到太孤獨,心中的苦只有自己知,所以才會想到那一步。
我想用輕鬆形式記錄不同年級的學習上的趣事和困難,背後最想表達︰無論遇到何事,大家都有同學仔、父母、老師陪住成長。
為高小設計出版課程
除了想創作童書,近年她把個人在出版業的職場經歷,變成小學課程,用相關經驗啟發喜歡讀書的小朋友。過程中讓小學生了解行業的流程,例如有甚麼部門、有甚麼崗位,她還設計了性向測試,讓同學知道自己進入哪個部門比較適合。
因為年輕一代不大喜歡理論,喜歡邊做邊學,所以他們也要學習如何把體驗化成文字、圖片、影片,並共同編製一份刊物,當中知道出版工作的苦與樂。
今次的《齊做數學小天使》繼續貫穿校園主題,以學數學為靈感,源自她當年教細女背乘數表。
我們用過10隻手指玩合十來記九的乘法,結果兒子幼稚園低班輕鬆把它記牢了。其實我也想把這十多年的愉快點子例如︰英文的串字方法、中文寫作的方法、測考態寫出來!
撰文:胡麗珊